⬅返回
情感分析
文章导读
    一.社交媒体的技术形态1. 即时性社交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既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还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社交媒体拥有的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等要素已经使它凸显全方位、立体化的特性。

    一.社交媒体的技术形态

    1. 即时性

    社交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既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还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和发布者。社交媒体拥有的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等要素已经使它凸显全方位、立体化的特性。即时,指社交媒体信息的“零时间"传播,它克服了传统媒体出版或播出的固定周期。纸质媒体要经过采集信息、编辑信息和交通运输、发行环节,广播电视需要安排节目和播出时间,而社交媒体运用光纤技术,信息能够实时更新,因此创造了“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的传播神话。特别是手机这种新媒体的诞生,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局限,最大程度上实现了随时随处接收或发布信息的目的。

    2.互动性

    社交媒体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网和卫星等渠道,借助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向用户传播信息、提供服务,互动成为社交媒体传播的本质特征。每个用户,不仅是信息的发布者,还是信息的接受者,这种高度的互动性不仅使受众和媒体之间的边界彻底消失,而且大大超越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度,超过了纸质印刷媒体的深度。区别于BBS的帖内互动和站内互动,也不同于BLOG的留言评论互动,社交媒体以人为中心的SNS引发的互动是一种嵌套式互动元素的叠加效应。一般SNS社区包括迷博、相册、日志、群组、分享、投票、活动等,SNS中每个动作都可视为一个互动元素,可以讨论其他人的迷博,可以评论每一张照片,隐私设置除外,根据兴趣创建不同群组,分享感兴趣的东西等。每个动作又与其他动作形成不同嵌套,最终形成了互动元素叠加效应。

    二.社交媒体的主体

    社交媒体的主体是虚拟社区交流互动活动的承担者。社交媒体最大的特点便是信息流以“人"为节点传递,这是一种不同于BBS、BLOG的信息传播方式。BBS强调的是帖子,人的重要性并不突出。BLOG关注到人的个性表达,但仍然是少数人的自媒体。而在SNS中,基于熟人的真实传播情境,人的“主体性”日益突出,认同和归宿感更加明显。同时,因为实名关系,主体往往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减少不必要的冗余,有利于纯净信息交流环境,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社交媒体中,传播主体既可以是个人、公司,也可以是企业、政府等,但是传受信息时,主体往往身兼两职,传受双方没有严格区分,而是共同成为传播过程的主体。

    身份(identity),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构建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揭示了社会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现实社会里,人的身份相对确定,但社交媒体身份却与现实社会差别很大。网络身份分为注册身份、非注册身份和网名三种。虚拟社区成员通常包括参观者、新人、常客、领导和前辈五种类型。处于某个社区浏览时期的网民属于参观者,注册账号后即成为社区新人,频繁访问社区的人士交常客,表现活跃、参与虚拟社区管理和文化形成的网民是领导,熟悉虚拟社区工作、历史和文化在幕后指导的人则称作前辈。

    三.社交媒体的操作内容

    文字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极强的叙事能力。社交媒体中的交流追求的是速成、通俗和流行,说真实的话、准确地说话既是我们现实交际的基本原则,也是网络社交的本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原因,言不在多,明晰为上,而文字作为一种叙事性的媒介语言,恰能实现这个目标。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读图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图片时刻冲击着我们的视觉,不断激发着人们的求知欲望。以图片为媒介传递正在发生的事件成为社交媒体交流的重要手段。图片着眼事物外表,浅显直观,能够清晰呈现事物的外部结构、存在方式和空间位置,实现了以最小篇幅传达更多更直接信息的目的。

    视频兼具时空艺术的长处,包括画面、声音和字幕,在塑造形象、渲染情绪方面独具特色。与文字、图片相比,视频时空并存、声像兼备,可以给观者提供更多有关人物事件的维度。

    以电脑、电视、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视频音乐播放器(MP4)等设备为终端的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基于数字技术,不仅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也大大丰富。用户只要“轻轻点击”,不仅可以获得文本信息,还可以获得图片、声音、影像等超文本的多媒体信息。此外,当我们浏览博客、微信网页时,会发现大量超文本的链接内容。这些链接,不仅扩大了传播范围,也加深了读者对了解信息的深度和广度。

    互联网之初,静态的图文呈现是网络内容的主要形式;社交媒体时代,触动感官、可控播放和内容多样的图片、影音、视频、数字模拟动画的浏览成为主流,色彩运用和屏幕冲击成为社交媒体传播的亮点。用户之间,互动更为广泛、更为快捷、更为深入。信息传播突破了单向发布和传播的被动,用户对媒体内容彼此拥有控制权,随时可以反馈和逆向交流。

    社交媒体综合运用了文字、声音、图像处理的多媒体技术,集传统媒体优点于一身,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传播手段和内容,实现了最大程度上调动用户各种感官的目标,用户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海量全媒体信息,从而满足自己的社交之需。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9068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