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感分析
文章导读
    俄白哈关税同盟和边界优惠政策的弱化,必将使边界贸易受到抑制。在中国对哈萨克斯坦进口贸易中,2000 年国有企业进口比重高达 88%,2001 年比重有所下降,但也高达 81%。2011 年,私营企业出口比重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达到 43.6%,成为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贸易主体。新疆仍然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往来中最为重要的地区。

    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哈萨克斯坦推出的“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的核心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霍尔果斯口岸经济特区基础设施建设、油田设施建设,以及重点口岸周边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运输能力。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可以为哈萨克斯坦注入先进的机器设备和专业技术。在能源方面:哈萨克斯坦计划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预计到 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系统中所占比例达到 3%。

    在中哈两国的贸易合作中,贸易商品结构存在不足。中哈两国贸易多以初级产品交易为主,高新技术、资本密集型等附加值高的产品贸易较少。中国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的商品主要以机械、电子类设备为主,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产品常年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尤其是以石油为主。中哈两国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单一,不利用长期贸易增长。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优势,但是在与中哈贸易中因为新疆加工水平较低导致加工贸易所占比例过低,并未发挥出中国的优势。俄白哈关税同盟和边界优惠政策的弱化,必将使边界贸易受到抑制。贸易方式不平衡必将阻碍中哈两国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不利于中哈两国贸易后期蓬勃发展。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贸易中,国有企业一直占主导地位。在中国对哈萨克斯坦进口贸易中,2000 年国有企业进口比重高达 88%,2001 年比重有所下降,但也高达 81%。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所占比重浮动不大,私营企业比重保持在大约20%。在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中,国有企业也占主导,但是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从 1999 年到 2011 年,比重由 78.83%快速下降 11.78%。2011 年,私营企业出口比重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达到 43.6%,成为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贸易主体。综合而言,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以民营企业为主,但是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主体依然以国有企业为主。在中哈贸易中参与主体比较单一,不利于中哈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贸易,中哈贸易空间的不断扩展需要靠多类型企业共同开辟。

    新疆仍然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往来中最为重要的地区。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低,技术密集型产品较少,同时新疆的产业结构与哈萨克斯坦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如果中哈两国贸易发展局限于新疆地区,将不利于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中哈两国贸易发展空间受到局限,发展后劲不足。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贸易存在一些问题:在中哈两国的贸易合作中,贸易商品结构存在不平衡,出口产品附加值比较低,结构单一,主要以机械设备、纺织品、鞋类等商品为主;贸易地区结构不平衡,以新疆为主导,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占中哈贸易额的一半,其他地区参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较少。贸易方式不平衡,以边境贸易为主导,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所占比重很少。进出口贸易主体结构不平衡,国有企业为主导,私营企业、股份制等其他类型企业参与度不够,并且由于石油价格暴跌,哈萨克斯坦经济退化,外贸企业开发哈萨克斯坦有一定的难度。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7269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