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感分析
文章导读
    而且中国“大进大出”外贸模式也变了天。其实,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外贸奇迹”一方面是胜利,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经济的“枷锁”。但如果据此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外贸还可以再续全球化红利的“前缘”,未免线性思维。

    当大洋彼岸3000多位中小企业主翘首企盼借道马云,把产品销往蕴含无数可能的中国市场,或将进一步影响中国外贸发生结构性变化。


    2017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一改2015年和2016年长期同比负增长的状况,前5个月的进出口增长势头明显,而且进口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出口增长。

    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7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9.8%。其中,出口5.88万亿元,增长14.8%;进口4.88万亿元,增长26.5%;贸易顺差9940亿元,收窄21.1%。

    而且中国“大进大出”外贸模式也变了天。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

    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6.11万亿元,增长21%,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8%,比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3.04万亿元,增长15.4%,占28.3%,比去年同期下滑1.1个百分点。

    如果说前几年对外贸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未做准备;如今,对外贸恢复正增长,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同样也未做准备。

    尤其是今年2月份,进口8866.8亿元,增长44.7%;出口8253.2亿元,仅增长4.2%,出现了603.6亿元的贸易逆差。

    这可是从2014年2月以来第一次出现逆差!毕竟一直以来,中国都是把外贸中的出口看得极为重要,靠加辛辛苦苦的工贸易出口赚回数亿美元外汇储备。

    照此趋势发展,难不成中国在未来还将成为贸易顺差国家?

    其实,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外贸奇迹”一方面是胜利,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经济的“枷锁”。

    改革开放30余年,以东部沿海为代表的制造企业依靠“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生产出口方式,构成了中国“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

    在助力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为上述粗放型增长模式付出了高昂代价,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等社会经济结构失衡现象日益尖锐化。

    尤其是后危机时代,欧美国家纷纷勒紧裤腰带紧衣缩食、走“制造业复兴”战略,导致中国出口更是雪上加霜。

    在企业层面,伴随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全球产业链加速生成,对跨国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但国内大多数外贸企业仍沿袭以往通过产品大规模生产分摊固定资本投入,继而再以低价同质化竞争获取微利的旧版经营思路,最终也将因无法迎合市场需求而难逃过剩洗牌的宿命。

    尤其是由于人工成本、用地成本、辅料成本等因素不断上涨,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正在大量转向印度等国家。

    即便外贸在登顶后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高位横盘状态,但如果没有坚实的底部支撑,即开拓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思路、新版本、新模式,势必难以走远,这已被近两年的外贸负增长证实。

    从表象上看,经济危机以及连带的全球化退潮确实直接导致了中国外贸的大幅下滑。但如果据此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外贸还可以再续全球化红利的“前缘”,未免线性思维。

    因为,根本上,外贸的疲弱并非是周期性波动,在危机的“掩盖”下,中国外贸已经开始发生前提性、格局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员、资本正替代货物步入“大进大出”活跃期。

    1、流动的人

    一方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跨境游热闹。2016年,国民出境游人次增长6%至1.35亿人次。

    另一方面,人才回流渐成趋势。昔日高达80%的高科技人才流失海外,而《转型中的中国科研》显示,未来5年85%的人才有望回国效力,外国学生也开始求学中国。


    2。流动的钱。

    从量上看,资本外流加剧。从结构看,利用外资质量提升。2011年服务业占外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至2014年已达到55%,超出制造业2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数字内容、设计服务)成为“吸金王”。

    3 消费升级、外溢。

    伴随居民人均收入增加,老百姓也更会花钱,“剁手无理、吃土无悔”,新中产消费升级,早已将目光转向海外高端品,2016年出境游大军海外消费2610亿美元,我国食品进口总额已接近560亿美元。


    可见,外贸“大进大出”貌似退守一方,实则另辟天地。最明显的变化是载体变了,过去以货物为载体的贸易正倾斜于人口和资本。

    二是外贸离岸化。

    在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以及利用海外优惠政策条件的驱动下,近年来,大量的中国企业注册离岸公司,从事离岸贸易和投资,从而推动中国外贸表现出日益强劲的离岸化势头。

    这从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就可见端倪。统计资料显示,香港公司、加勒比海岛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等位列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前十名。

    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2016年对外投资规模超过1700亿美元,增长超四成;利用外资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4.1%,中国对外投资高于利用外资440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了。

    这些离岸公司和资本所开展的离岸贸易尽管并不会纳入中国的贸易统计,但却是中国贸易的延伸。而随着中国自贸区的加快推进,海外投资的规模持续膨胀,离岸贸易必将以更大规模展开。

    这也就意味着,伴随着更多的贸易和投资以离岸的方式开展,更多的贸易统计数字将从进出口贸易统计中“消失”。

    三是现代服务贸易的比重会不断放大。

    上一轮全球化本质上是传统工业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化。可以说,借着这轮工业全球化的势头和WTO提供的便利,中国一举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不过,随着传统工业的发展空间收窄,新经济滚滚而来,特别是人的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切换,体验经济的权重逐步提升,商品贸易所占的比例将趋于下降,服务贸易将会越来越多。

    特别是服务于人的精神需求的旅游、文艺娱乐服务以及金融、商务服务,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实际上,自2011年起,中国的服务贸易就开始进入两位数增长,2016年全年服务进出口额达5.35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服务贸易占外贸比重达到18%。

    在全球经济发展形态以及市场需求切换的大趋势下,货物外贸被内贸替代的空间或将愈来愈多地被服务贸易所填补,服务贸易将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成为外贸新的亮点和焦点。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5819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